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9:07    次浏览
新报热线(记者杨佳)近日,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六苏木乡和胜庄村部分村民向记者反映称:“近两年,国家出资改造了双台水库,可是改造之后,该水库却丧失了原有的灌溉功能。水库改造过程中,水库周边还开建了两个旅游点。我们质疑,当地政府利用国家对水库除险加固的专项拨款,和旅游开发商把水库的第一用途用作旅游。”3月20日上午,记者来到和胜庄村,十几位村民带领记者徒步来到双台水库。几位当年参与建设水库的老村民告诉记者,该水库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,其功能就是用来灌溉农田。水库建成后,每年可以灌溉和胜庄村4个小队近1500亩的农田。近年来,农田里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。通过灌溉,亩产量可达1500斤左右,每亩地的收入将近2000元。“2013年,国家出资260万元将水库改造加固,但是工程结束至今,水库一次水都没有放过,导致村民浇地只能依靠一眼水量不稳定的机井。这样的情况导致农作物减产60%左右。”一位村民代表这样说。村民指着水库上游的一个旅游点告诉记者:“我们怀疑水库不放水的原因就是政府和搞旅游的人暗中勾结,为了存水供旅游点养鱼,或者搞其他水上项目,从而吸引游客。为此,我们找过乡里和县里,可是没人给我们明确的答复。”随后,记者先后来到两个正在建设的旅游景点,欲找到相关负责人询问情况,但是因为旅游点尚在建设,此时也不是旅游季节,因此未果。当日下午,记者来到凉城县水务局,该局副局长李永辉对此表示:双台水库是一座小(2)型水库,2013年,经自治区水利厅批准,由国家拨款对该水库进行除险加固,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灌溉和防洪,并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业。就村民们反映水库3年没有放水灌溉的情况,李永辉称绝无此事,水库里的水年年都在放。他表示,水库的储水量不大,到了灌溉期,六七天就能把水放干。根据上游水量和降雨量的不同,每年平均只能放水3次左右,起到的灌溉功能并不大,所以,村民们有关农作物因此而大量减产的说法也不正确。另外,李永辉表示,除险加固之前,水库的管辖权一直在六苏木乡,何时放水灌溉,也是村民自行决定,村里有专门负责放水的人。除险加固之后,其具体的管理权尚未明确,目前是由工程方负责的。“村民们可能是担心,他们当年出力建设的水库,最后不能自主决定灌溉。请村民们放心,水库的管辖权无论是归乡里还是县里,都会首先保证农作物的灌溉,绝不会为了发展旅游而储水不放。今年清明节前后的耕种时节,水库就会放水灌溉。”李永辉说。